赢得千愁逼。闲抛却、许多月色。寒烟窗外碧。正梦到旧家园、谁吹笛。
腰瘦不关秋,天河似我啼痕积。又哀哀、孤雁鸣沙碛。魂去也、江山黑。
寻芳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寻芳草》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情的表达而著称。以下是对《寻芳草》的相关介绍:
作品背景:《寻芳草·萧寺记梦》作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是纳兰性德在京师期间所作。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所爱之人深深的思念和怨离之情,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凄苦而又细腻的情感。
词作内容:《寻芳草·萧寺记梦》上片描写梦境,以问句开端,又接以梦中情景的描写,刻画了在梦里与伊人相会的情景。下片中,“好梦不长,来去匆匆”,表达了梦醒后的怅惘和无奈。整首词中,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使其情感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艺术特色:《寻芳草》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它采用了双调五十二字的词牌,上片四句四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体现了古典诗词的严谨格律。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通过细腻的梦境描绘和现实对比,词人成功地传达了内心的痛苦与不舍。
文化影响:《寻芳草》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还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作为一首记梦之作,它展示了纳兰性德在情感表达上的深度和细腻。这首词被广泛收录于多个诗词赏析和研究资料中,成为研究纳兰词的重要作品之一。
《寻芳草》不仅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其在历代文人中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