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春夜闻雁

兰釭花暝,听沉沉莲漏,闲愁如发。况是残宵闻雁语,叫得云波欲裂。秋托芦花,春憎燕子,辛苦关河阔。问君何事,年年来往天末。
从道系帛传书,当时塞外,此日何由达。知我凄凉身世感,除是窗前明月。忆弟情深,思亲梦远,泪揾罗襟湿。轮肠宛转,此心能向谁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春夜闻雁》是清代词人杨芳灿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述春天夜晚听到的雁鸣声,展现了词人对家乡、亲人和往事的深切思念。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杨芳灿:清代金匮人,字才叔,号蓉裳。少即华赡,学使彭元瑞大异之。好为诗,取法于工部、玉溪,填词亦兼有梦窗、竹山之妙,尤工骈体。著有《翼率斋稿》、《芙蓉山馆诗词稿》等。
  1. 作品原文
    兰釭花暝,听沉沉莲漏,闲愁如发。
    况是残宵闻雁语,叫得云波欲裂。秋托芦花,春憎燕子,辛苦关河阔。
    问君何事,年年来往天末。

  2. 词中意境

  • 春夜与雁鸣:词中提到“夜亭寒峭,正风高欲晕,月波微皱”,描绘了一幅寒冷而宁静的夜晚景象。接着“雁影一绳声嘹唳,万叠吴云飞透”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天空中飞翔的大雁,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春夜的幽美和寂静。
  • 思乡与离愁:通过“细草生烟,残花飘霰,才是归时候”等句子,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离愁别绪。这种情感贯穿全篇,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怀旧色彩和哀怨气息。
  • 人生感慨:最后两句“问君何事,年年来往天末”揭示了词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对雁鸣的描述,隐喻了人生的离别和重逢,以及时光的无情流逝。
  1. 艺术特色
  • 抒情手法:词人通过听觉(听雁鸣声)、视觉(观夜空景色)、触觉(触凉意)等多角度描写,营造出一个既静谧又动人的夜景。
  • 意象运用:如“云波欲裂”、“秋托芦花”、“春憎燕子”,这些意象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 韵律和谐:全词押平声韵,节奏明快且流畅,与词中所描绘的春夜景象形成了美妙的和谐。

《百字令·春夜闻雁》不仅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情感吸引读者,也展示了清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词作为清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位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