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釭花暝,听沉沉莲漏,闲愁如发。况是残宵闻雁语,叫得云波欲裂。秋托芦花,春憎燕子,辛苦关河阔。问君何事,年年来往天末。
从道系帛传书,当时塞外,此日何由达。知我凄凉身世感,除是窗前明月。忆弟情深,思亲梦远,泪揾罗襟湿。轮肠宛转,此心能向谁说。

【赏析】

《百字令·春夜闻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咏物词。上片起首三句写景抒情,描绘了春夜静听雁声的情景。“兰釭花暝”,指灯下赏花,花已落尽,只剩下灯光在昏暗中闪烁(“花暝”即指花落)。“听沉沉莲漏,闲愁如发。”沉入深夜,听到滴答的莲漏,引起满腹烦乱愁绪。(“沉沉”是形容钟鼓之声响彻云霄)词人的愁绪,如缕如丝,难以排遣。“况是残宵闻雁语,叫得云波欲裂”:何况在这深夜,又听到了雁儿啼叫。那一声声哀怨的鸣声,仿佛要把天空都震破。(“云波欲裂”形容雁儿啼声悲切凄厉)词人由听雁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不由悲从中来。

下片转写思亲怀友之情,抒发了对亲人和友人的思念之情。“秋托芦花,春憎燕子,辛苦关河阔。”“秋托芦花”:秋天时,大雁飞过苇塘芦丛,栖息于芦花之下(“托”为栖止的意思)。“春憎燕子”,春天到来,燕子归来,但它们飞过屋檐,掠过窗棂,却不敢停留在窗户边。因为燕子怕寒,所以人们恨燕子不能留宿。(“憎”为厌恶的意思)。“辛苦关河阔”:关塞、河山遥远广阔,使人感到孤独凄凉。“问君何事?年年来往天末。从道系帛传书,当时塞外,此日何由达?”词人询问友人:“你为何要如此频繁地往返于天涯海角呢?”原来朋友是为了传递家书,当时在塞外,如今却不知何时能到达目的地(“何由达”意思是不知何时才能达到目的)。词人理解了友人的心情后,不禁感叹道:“知我凄凉身世感,除是窗前明月。”只有窗前的明月,能够了解我内心的凄凉。“忆弟情深,思亲梦远,泪揾罗襟湿。轮肠宛转,此心能向谁说。”怀念弟弟的情感很深,梦见家人的时候很遥远,泪水沾湿了衣襟。心中忧虑,无法向他人倾诉。

这首词通过对春天夜晚听到雁叫声所引发的种种联想与感慨,表现了作者对故园和亲朋的深切思念。全篇情感真挚深沉,意境幽婉含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