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奈黄昏时候。
袅袅香萦金兽。
翠帐侵寒,云屏摇影,一点疏花欲溜。
含嗔轻叩。
问小婢、风帘下否。
独背银釭枕手。
只解照人僝僽。
卸髻将眠,拈毫又起,长夜拨残红豆。
为谁孤瘦。
听滴尽、更更玉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晏几道(1048-1127),字子安,号小山,又号临川居士。他与周邦彦是好朋友,词风细腻婉转,风格独特。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剔银灯 咏灯
可奈黄昏时候。
袅袅香萦金兽。
翠帐侵寒,云屏摇影,一点疏花欲溜。
含嗔轻叩。
问小婢、风帘下否。
独背银釭枕手。
只解照人僝僽。
卸髻将眠,拈毫又起,长夜拨残红豆。
为谁孤瘦。
听滴尽、更更玉漏。
译文:
剔亮银色的灯笼来咏叹这盏灯,可奈黄昏时候。
那袅袅的香气萦绕在金兽形的灯火旁。
翠绿色的帐子透出寒冷的气息,云纹屏风轻轻摆动着影子,一点梅花似乎要滑下来。
我含着微笑轻轻敲门,问小丫头风帘下有没有人来。
独自一人背对着银白色的灯,枕着手休息。
只是知道它能够照亮人,愁眉苦脸。
解开头发准备睡觉,拿起笔却又起来,漫长的夜晚拨弄着残留的红豆。
为谁而孤独消瘦呢?听着滴答声渐渐消失,玉漏也滴完了一昼夜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词以咏灯为主题,通过描写灯的各种状态和作用,表达了词人的孤独感和愁绪。全词通过对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但词人的内心却充满了寂寞和无奈。
“剔银灯”一词,既形容了灯的光华,又暗示了词人的心情。这里的“银”字,不仅指灯的材质,也暗示了词人的心情如同银色一般,冷清而又明亮。
“可奈黄昏时候”,表达了词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在这里,“黄昏”不仅指时间,更是指词人的心情。黄昏时分,万物开始凋零,词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忧郁起来。
接下来的句子中,“袅袅香萦金兽”描绘了灯周围弥漫的香气。这里的“金兽”指的是一种古代灯具,象征着富贵与奢华。而“袅袅香萦”则形象地描绘了灯周围飘散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宁静的氛围。然而,这种宁静的氛围并不能消除词人的孤独感。
再接下来的句子中,“翠帐侵寒,云屏摇影,一点疏花欲溜。”描述了词人所处的环境以及周围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感受。这里的“翠帐”、“云屏”、“一点疏花”等词语都充满了诗意,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动而又唯美。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色并不能掩盖词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孤独。
“为谁孤瘦”一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心中的疑惑和痛苦。在这里,“孤瘦”不仅仅是形容自己的身材,更是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比喻。词人无法理解自己为何会如此孤独和消瘦,这种痛苦让他感到无助和迷茫。
整首词通过描写灯的美丽和词人的孤独,表达了词人对于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路历程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