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
【译文】 何时才能帘花夜落,窗下烹茶自煮。青简抽来,红楼题罢,更效仿江东诗学。 枫林萧索,闲时倾听溪边鸣鹤。外舍清寒依旧如昨,休说过桥珠箔。草阁风疏,竹窗露滴,一任酒垆寂寞。水村山郭,但留伴、茅茨煮药。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怀词,上片写景抒情,以景寄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借典寓意。全词意境高远,格调苍凉,语言清丽,耐人寻味。 “剔银灯”三句,写室内清幽的读书情景。银灯,指蜡烛。“何日”二句
【注释】: “剔银灯”三句:意思是,慈亲已头白如银,独自在深夜听那蟋蟀的鸣声。“残蛩”,指蟋蟀。“织”,纺织,织布。这两句写诗人对母亲年老多病、孤独凄清生活的关切。 “一纸书回”三句:意思是,从远方寄来的家书让诗人泪下如雨,他不知远在天涯的母亲是否安康,只盼望她的消息能早日传来。“寒沙暗壁”,意思是说,在寒冷昏暗的墙壁上,可以见到那些被冬风刮走的雪花
【注释】 剔银灯:用银烛照明。剔:挑亮,点亮。银灯:即银色的灯笼。其一:第一首。袅袅蒹葭波起:形容水边芦苇摇曳的景象。蒹葭(jiānjiā):一种水生植物,也写作“蒹”。袅袅:形容轻缓、缓慢的样子。波起:水面泛起波澜。客子:旅客。斜舣(yǐ):停船靠岸的意思。 隔竹茶樯,横桥酒店,几点微明小市:隔着竹林,可以看到渔船桅杆;横着的桥上,有一家酒楼。 篷窗雨细:篷窗下细雨绵绵。 伴山鬼、纵横清泪
【注释】十载:十年;壈坎:坎坷不平;冷焰:指灯火昏暗,象征凄凉;西窗雨暗:西窗下细雨蒙蒙。 【赏析】《剔银灯·十载吟诗看剑》是一首咏物词,作者借写景抒怀,以景寄情,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苦情怀。 上片起笔即点明词人“十年读诗、十年看剑”的豪迈情怀。接着以天涯坎坷比喻词人的仕途坎坷,破驿长亭、荒祠故国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结句点出西窗下的细雨,暗示词人心中的凄怆与孤独。
【赏析】 此词以寒灯为题,抒写深闺怨情。开头三句写寒灯之明灭,暗寓其人之孤独寂寞。“一龛斜背”,写其人倚窗而坐,形影相吊,凄楚动人。“低映鸳帏”四句,写寒灯在室内投下的影子,映照出女子的侧卧身姿,以及她所持的凤足,都与上句中的“斜”字呼应。然而,这盏灯却并不能温暖她的情怀,反而使她更加思念丈夫。以下六句,写女子倚窗凭案,待茶待凉。“支颐”两句,写她凝望室外,似乎在期待什么,又似乎在担忧什么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晏几道(1048-1127),字子安,号小山,又号临川居士。他与周邦彦是好朋友,词风细腻婉转,风格独特。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plaintext 剔银灯 咏灯 可奈黄昏时候。 袅袅香萦金兽。 翠帐侵寒,云屏摇影,一点疏花欲溜。 含嗔轻叩。 问小婢、风帘下否。 独背银釭枕手。 只解照人僝僽。 卸髻将眠,拈毫又起,长夜拨残红豆。 为谁孤瘦。 听滴尽
【注释】 剔银灯:指元宵节燃灯。 春夜和宋人韵:即和宋词《鹧鸪天》中的“春色”韵,是一首描写春夜景色的词。 知侬何意:知道我的心是什么意图? 憔悴尽、脸红眉翠:形容春天夜晚,女子的妆容已经凋敝,面色憔悴,眉如黛色。 小鸭香残:指蜡烛燃烧时,蜡油滴落如同小鸭子般轻盈。 孤鸾镜掩:孤独寂寞的鸾凤镜被遮住。 怕见兰膏光腻:担心看到自己脸上涂着的兰膏过于油腻。 此时情致:此时的心情如何? 恼人天气
【注释】: 剔银灯——点亮银质的灯。 次骥江驿(ji ě jīng yì)——驿站名,位于江西吉安府青原山麓。 晓起遇雨——天刚亮就起来。 孤枕上、数残清漏(lòu)——“数”字下原本有“滴”字,因形似而被删去。 清漏,指漏壶中的水。古代计时器,以铜壶滴漏为标准,记刻时间。 五更时候——旧时以夜半为一更,五更即三更。 衣衫重扣(qiān)——“扣”字下原本有“湿”字,因形似而被删去。 草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选用意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并能够正确运用各种表达技巧来分析诗歌。解答时可抓住诗句中的主要词语或关键语句进行分析,例如“剔银灯 佛手柑”“风送闽天柑子”一句中“剔银灯”“佛手柑”是诗眼,是全诗的线索;“风送闽天柑子”是写物,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珠舶帆轻,花洋浪细,香遍吴头楚尾”一句中“珠舶”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舜民的作品,名为《剔银灯·春景》。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1. 诗句: - “阵阵兰情水意”:描述兰花的香气和水的柔情。 2. 译文: - 阵阵兰花的香味,就像流水一般柔情似水。 3. 诗句: - “队队描朱刷翠”: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队伍中的人们涂抹着红色的口红和绿色的翠眉。 4. 译文: - 队伍中的人像画一样,涂着红润的嘴唇,眉毛被绿色染得浓绿。 5. 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