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
剔银灯 灯节前一日雨中云臣招同桢百大士雪持集饮蝶庵即事 记得升平佳丽,此夜是、上元天气。 圆月打头,暗尘随马,阵阵梅边水际。 茜裙珠髻,喧笑处、香街声沸。 今岁冷清清地,未晚禁城先闭。 一盏灯昏,千家门掩,酿就春寒恁细。 雨丝飘砌,展几叠、小屏图醉。 注释:剔银灯:点亮银白色的灯。灯节前一日雨中:在灯节前的一天下雨的时候。云臣,人名,作者的朋友。召同桢:召集我和朋友一同。百大士雪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及情感等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情感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作答。 此诗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灯,下片写人。起句点明地点,交代了主人公所处的空间环境
【注释】 (1)剔银灯:以灯剔亮,使之发出银色的光辉。 (2)鹦哥:鹦鹉,这里指窗外的知了。 (3)征鸿:指远行的大雁,这里用来形容秋风吹来的声音。 (4)片片:形容落叶随风飘落的样子。 (5)冷逼一灯红细:灯光映照在落叶上,使落叶显得格外鲜红。 (6)雨声零碎: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断断续续的声音。 (7)它人憔悴:指自己,因为被风雨所扰,无法入睡。 (8)重掩银屏十二:关上屏风,挡住外面的风雨
【解析】 此诗为袁子才先生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顾纫秋夫人摹本,题作《剔银灯》。全诗四十六句,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首联写景,点明题旨,颔联描写女子们美丽多姿的仪态;颈联描写她们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和风雅的生活氛围;尾联抒发诗人自己对于名利得失的淡泊情怀。 【答案】 (1)胜绝湖山佳处。(译文:这里景色优美,风景如画,是一处好地方。) (2)来作吟坛盟主。(译文:我来到这个吟诗作对之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剔银灯 题江馆听秋图 注释:在江边的宾馆中,借着银光剔亮的灯光,我聆听着秋夜的画卷。 译文:在江边的小馆里,借着明亮的灯光,我倾听着秋天的画面。 独坐梧桐阴里。 注释:我独自一人坐在梧桐树的阴影里。 译文:我独自坐在梧桐树下的阴凉处。 听一片、秋声琐细。 注释:聆听那一片片细微的秋叶沙沙作响的声音。 译文
【注释】 潇洒:清闲自在的样子。梧桐小榭:即“梧桐小轩”,指庭院中供游人乘凉的轩窗。寂寞芙蓉深夜:以芙蓉喻人,意谓美人深夜独处,寂寥如幽深的花园一般。银蜡花浓,金猊篆细:形容灯火辉煌、香烟袅袅。银蜡,即银灯。烛光闪烁,犹如花蕊;金猊,即铜兽形的香炉,上面雕刻的龙凤花纹精美绝伦。牙签插架:用象牙制成的书签插在书架上。鸾帏:指华丽的帐幕。鸾是传说中的神鸟,常与帷幄联系在一起。清暇:清闲闲暇。检点
剔银灯 我辈风流放荡。当指点、古人多妄。白塔红亭,幽龛别户,不藉重重纱帐。振衣千仞,欲倒就、南湖成酿。 注释:指在西湖边的孤山留下诗碑,以作纪念。振衣:指拂袖而去。 恰喜求羊赓唱。试问取、山川无恙。飞路盘空,长松直上,此际烟霞偏壮。不厌相看,才信得、青莲非诳。 注释:指与友人一起赏月品茶,吟诗作赋。 赏析: 《剔银灯·和王德玉韵》是南宋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词。上阕写景抒情,下阕写人写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与赏析。此题为开放类试题,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并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及赏析。“剔银灯咏灯花”:点着灯看灯花,灯花像灯芯一样燃烧。“绣阁深沉人静。仗一点兰膏凝”:夜深人静,绣房中灯光闪烁,点燃了灯芯,使灯光明亮如兰。“滟滟玉缸,垂垂金蕊,似与枝头开竞”,灯花如玉缸里的金色液体一般,又如树枝上的花朵盛开。“芳心不定。却笑把、灯花厮并”:灯花虽香却不定
【注释】 (1)剔银灯:用纸做成的灯光,有花纹。 (2)柳堤初饯:柳树下首次分别。饯别,送别。 (3)春风省:春风中,省,同“省”,注意。 (4)汤饼亲餐:亲手为丈夫做面条。汤饼,古代的一种食品。亲餐,亲自为他做饭吃。 (5)香巾拭汗:用香巾擦去汗水。 (6)妾面何如郎面:我的脸怎么比得上你的脸呢。形容妻子对丈夫的爱怜。 (7)萧郎青眼: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情意深长,如青眼相待。 (8)仙的匀来深浅
【注释】 1. 漂泊:流浪,四处飘荡。 2. 天涯:指远方的天边。 3. 泥爪:比喻潦倒困顿的生活状态。 4. 云表:形容歌声高亢激越。 5. 肯:岂、何。海思云愁: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指内心的苦楚和忧愁。 6. 题字皆残:指书法或绘画作品残缺不全。 7. 挥先:指书法或绘画中的笔法或用墨的技巧。 8. 如何:怎么样。 9. 听鹃后:杜鹃啼叫之后,指黄昏时分。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