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夜感作

矢志能摧敌,孤军震一韩。
江声催勇锐,月色带饥寒。
量力无天幸,衡情有至难。
缩头龟殿里,应愧此心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战夜感作》是一首由李宣龚创作的诗,创作于清末至现当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诗人简介:李宣龚(1876-1953),字拔可,号观槿,室名硕果亭,晚号墨巢。他是福建闽县人,清光绪甲午(1894)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民国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经理,并兼发行所所长。他收藏有清一代和清末民初同辈人诗文,以及时人书法、绘画精品。李宣龚在民国30年(1941年)任合众图书馆董事,所藏经史子集各类图籍千余册及师友简札、书画、卷轴等一并捐入该馆。内中有翁方纲、林旭、曾慕韩、请贞壮等人之诗集稿本。他喜收藏有清一代和清末民初同辈人诗文,以及时人书法、绘画精品。

  2. 诗歌原文:《战夜感作》原文如下:“矢志能摧敌,孤军震一韩。江声催勇锐,月色带饥寒。量力无天幸,衡情有至难。缩头龟殿里,应愧此心安。”

  3. 诗歌赏析:《战夜感作》这首诗通过描绘战场的景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命运的担忧。诗中的“矢志能摧敌”展现了作者的决心和勇气,而“江声催勇锐”则传达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力量。“月色带饥寒”则是对士兵生活困苦的描述,进一步凸显了战争的残酷性。“量力无天幸”反映了面对困难时的无奈和悲观,而“缩头龟殿里”则表达了对失败的恐惧和内心的不安。

《战夜感作》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复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