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是黔叟宅,今来崇构新。
乍惊行处改,常忆往时贫。
楼榭何曾识,莺花别作春。
独怜庭际月,还照执经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旧是黔叟宅,今来崇构新。
乍惊行处改,常忆往时贫。
楼榭何曾识,莺花别作春。
独怜庭际月,还照执经人。
《过无怀先生故居,今为单方伯第》是一首描绘诗人对故居变迁的感慨的诗作。
李宪噩的这首诗通过对比故居的变化与往昔贫苦的生活,抒发了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岁月无情的哀愁。从字面上理解,“旧是黔叟宅,今来崇构新”意味着过去的住所已经变成高耸的建筑,而诗人则感到惊讶和怀念过去简朴贫穷的生活。“乍惊行处改,常忆往时贫”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变化带来的冲击感,以及诗人对过往简单生活的深切怀念。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变迁的感受。“楼榭何曾识,莺花别作春”反映了诗人对于曾经熟悉的地方现在却已变得陌生和繁华的感受。“独怜庭际月,还照执经人”则是诗人对过去读书学习的场景的回忆,月光依旧照亮着那位曾经执经讲学的学者,唤起了诗人对知识传承的深深敬意。
在赏析方面,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故居变迁的记录,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描写故居的华丽转变和对往昔的追忆,诗人传达出一个信息:尽管世事变迁,但那些美好和值得怀念的事物是不会改变的;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感恩过去。
这首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揭示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它通过生动的诗句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李宪噩作为一位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