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孟亭

若较最清净,自知输老僧。
四民中有愧,五字外无能。
看长砌旁草,闻开溪里冰。
非君频见赏,淡泊有谁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李孟亭》是清代诗人李宪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

  1. 创作背景
  • 李宪噩,字怀民,号十桐。他的诗作多反映清初文人的生活和心绪,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 《酬李孟亭》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李宪噩的晚年或其归隐时期。这一时期的他,可能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1. 诗歌原文
    若较最清净,自知输老僧。
    四民中有愧,五字外无能。
    看长砌旁草,闻开溪里冰。
    非君频见赏,淡泊有谁称?

  2. 诗歌解读

  • “若较最清净”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纯洁无瑕的向往。“自知输老僧”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年岁增长的某种无奈和接受。
  • “四民中有愧,五字外无能”反映了诗人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自谦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于传统文人职责的理解。
  • “看长砌旁草,闻开溪里冰”描绘了自然景物的静谧之美,诗人通过这些自然元素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 “非君频见赏,淡泊有谁称?”则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知己难求的感慨。
  1. 文化意义:《酬李孟亭》不仅展现了李宪噩作为一位诗人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心态和生活哲学。在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倾向于寻求心灵的平和与超脱,李宪噩的作品中体现了这种思想倾向。

  2. 艺术特色

  • 《酬李孟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诗中的意象选择独特,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内心世界的反思,使得整首作品层次丰富,意味深长。

《酬李孟亭》是清代诗人李宪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状态和社会环境。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作品无疑是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的一个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