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榕江

舟子争流罢,寒天日又昏。
帆回转山堠,树暝背江村。
渐觉蛮峰改,犹延瘴气温。
乡关知尚远,且喜近中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榕江》是清代诗人李宪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冬日黄昏时江边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人介绍
  • 姓名:李宪噩
  • 字号:怀民,号十桐
  • 籍贯:高密
  • 生平:李宪噩是一位清代诗人,以字行。他拥有自己的诗集《十桐草堂诗集》,其中收录了他的多首诗歌作品。
  1. 作品概述
  • 标题:泊榕江
  • 体裁:五言律诗
  • 内容:李宪噩在《泊榕江》中描述了舟子在寒天的黄昏时分争流而罢的情景,以及江边的景色和氛围。诗中的“帆回转山堠,树暝背江村”等句,生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江边晚景图。
  • 风格:《泊榕江》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诗中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都描绘得十分细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在诗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抒发。
  1.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乡关知尚远,且喜近中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现状的满足感。
  • 语言优美,韵律和谐,五言律诗的格式使得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意境深远。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1. 历史影响
  • 李宪噩的作品在文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其诗作《泊榕江》被后人传颂和研究。
  • 该诗也被收录于多个古代诗词选本中,对后来的诗人和读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泊榕江》作为李宪噩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