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闲云登黄鹤楼

夙慕司勋诗,常怀黄鹤楼。太白尚难企,我辈何须游?
客行楚越遥,楼下停归舟。乘闲携我友,登高豁远眸。
霭霭俯万瓦,喧喧属两州。云绕大别山,春生鹦鹉洲。
喜见嶓汉导,来会岷江流。舳舻被波面,帆樯如林稠。
慨彼名利奔,岂暇今古愁?危搆何代创,名迹几回留。
昔人焉知我?千载空悠悠。有句不必题,倚槛歌相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闲云登黄鹤楼》是清朝李宪噩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诗歌传统的尊崇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品背景
  • 李宪噩,字怀民,号十桐,生于清朝乾隆时期,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它是在一次闲暇之余,与朋友一同登临黄鹤楼时所作。这样的经历使得诗人有了更多的灵感来创作这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
  1. 主题思想
  • 通过“夙慕司勋诗,常怀黄鹤楼。太白尚难企,我辈何须游?”等句子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诗歌艺术有着极高的追求和尊重,他渴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追求名利。
  • “客行楚越遥,楼下停归舟。乘闲携我友,登高豁远眸。”这几句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能够深刻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如“霭霭俯万瓦,喧喧属两州”等句子,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黄鹤楼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感受。
  • 在结构上,这首诗采用了传统诗歌的形式,遵循了平仄声调的规则,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1. 文化意义
  • 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与闲云登黄鹤楼》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
  •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人传颂不衰,体现了其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李宪噩的《与闲云登黄鹤楼》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清朝诗歌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