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居抚今昔,幽感恻心魂。
遗泽弥梁楚,清操着子孙。
园庐聊僦止,饘粥强图存。
三十年中事,凄凉莫重论。
杪秋杂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杪秋杂感》是清代诗人李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从多个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背景:《杪秋杂感》创作于清代乾隆年间,由诗人李锴所写。李锴,字铁君,号眉生、豸青山人、幽求子等,出身于清初的汉族家庭。他曾担任笔帖式,后因避嫌疑而离开官场,隐居于盘山豸峰下,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诗歌创作也摆脱了传统束缚,追求高洁的境界,但同时也不免有刻意雕琢之嫌。
诗歌主题:在《杪秋杂感》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中的“平居抚今昔,幽感恻心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内心的感慨;“遗泽弥梁楚,清操著子孙”则反映了诗人对家族美德的传承与坚守。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艺术特色:在艺术手法上,《杪秋杂感》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通过严谨的结构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遗泽弥梁楚”中的“遗泽”象征着家族的美德和影响力,而“清操”则代表着高洁的品质。这种象征性的语言使得整首诗的内涵更加深远,引人深思。
历史影响:《杪秋杂感》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后世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在哲学和伦理学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诗中所体现的哲理思考和道德观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考方向。
《杪秋杂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价值追求以及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