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县南楼晚眺

垂老临高可若何,百年强半付蹉跎。
寒云直接卢龙塞,古水裁存独乐河。
晚色关山疲马在,清秋天地断鸿多。
孤城寥落烟霜冷,扶杖南楼一暂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平谷县南楼晚眺》是清代诗人李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晚霞、独乐河和卢龙塞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下面是对这首作品更为详细的描述:

  1. 作者及创作背景
  • 作者信息:李锴(约1680年—1755年),字尚志,号青莲居士,清朝时期的文学家、学者,他的诗文在当时享有盛名。李锴出生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家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文学成就颇高。
  • 创作时间:此诗作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左右,当时李锴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
  • 创作背景: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作者可能经历了某种情感上的低谷或者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试图寻找心灵的寄托与慰藉,同时反映了清代文人面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境遇时的心态。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垂老临高可若何,百年强半付蹉跎。寒云直接卢龙塞,古水裁存独乐河。
    晚色关山疲马在,清秋天地断鸿多。孤城寥落烟霜冷,扶杖南楼一暂过。
  • 翻译: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大半时光已逝;望着眼前苍茫的天际,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感慨。寒气逼人的景象似乎直逼着卢龙要塞,而那流淌了数百年的古河道仍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黄昏时分,远处的山峦显得格外疲惫,而天空中归巢的大雁也显得稀少,整个景象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秋意之中。在这孤独的南楼之上,我扶着拐杖停留片刻,感受着这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晚风。
  1.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此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从寒云到独乐河,再到晚霞中的疲惫马匹和飞鸟,每一处景致都映射出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沉思。
  • 主题表达:诗中“百年强半付蹉跎”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岁月无情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诗人试图寻找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精神寄托。
  • 艺术特色:此诗在形式上属于律诗,语言简洁而不失深意,通过对偶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整体而言,诗中既有宏大的山河画面,又有细腻的内心描写,展现了清代诗歌的典型风貌。

《平谷县南楼晚眺》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清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状态的重要窗口。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