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除夜有怀铭源

清河何洋洋,水清不受鱼。
北客老不仕,乃向清河居。
我有一端锦,裁衣阙襟裾。
我有三尺剑,斩马马不殊。
于嗟伤心人,委弃当路隅。
众星寒苍苍,今夕逼岁除。
相思漠然来,北风吹户枢。
忧心托远梦,梦远空踟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除夜有怀铭源》是清代诗人李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感慨与思乡之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锴深厚的文学造诣,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下面将详细介绍《岁除夜有怀铭源》:

  1. 作者简介:李锴(1686——1756),字叔则,号岸,陕西朝邑人。作为清代著名的文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显著的成就,还涉猎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哲学等。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2. 诗歌原文
    清河何洋洋,水清不受鱼。
    北客老不仕,乃向清河居。
    我有一端锦,裁衣阙襟裾。
    我有三尺剑,斩马马不殊。
    于嗟伤心人,委弃当路隅。
    众星寒苍苍,今夕逼岁除。
    相思漠然来,北风吹户枢。
    忧心托远梦,梦远空踟蹰。

  3.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岁除夜有怀铭源》通过描述清河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表达,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旅途中孤独、失落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思考。
  •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七言古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巧妙地将抒情与写景融为一体,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到理解。
  • 文化背景:诗中的“清河”、“水清不受鱼”等意象,不仅具有自然的美感,也寓意着清高脱俗的人生态度。此外,“北客老不仕”反映出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价值选择。
  1.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虽然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结合李锴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可以推断,这首诗很可能在晚清时期创作,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绪。
  • 创作缘由:可能是出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中遭遇的感慨而作。李锴作为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可以看出《岁除夜有怀铭源》不仅是李锴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艺术才华,还能从中汲取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