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篇

有隼逐鹌鹑,皇回见人投。
两翩塌地飞,拍拍如有求。
主人顿起怜,手援置案头。
为之许长久,即向僮仆谋。
先有鹦鹉鸟,鸟去笼在否。
其笼颇宽敞,堤防事事周。
谅无狐狸患,鹰鹘眼敢偷。
安顿使得所,于我心无忧。
胡为忽僵仆,转侧向两眸。
羽毛蹙一片,细腿如茧抽。
伤哉胆惊破,痛定魂难收。
剪纸招其归,书符骗其雠。
炬火熨其体,温汤暖其喉。
腹伸渐趯趯,抖擞何赳赳。
悍气欲赴斗,老拳应无俦。
悬之廊檐下,群雀远啾啾。
明日复来视,头破血迸流。
往来满笼撞,思飞无时休。
诫以勿复尔,斯笼可优游。
外物既不干,饮啄免力搜。
粲粲白粱粟,涓涓泉满瓯。
向者浪跳跃,几几饱鸺鹠。
今胡不少慰,留滞胜戈矛。
物性卒难改,放之无怨尤。
为谢敝笼窄,任尔天衢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鹌鹑篇》是明代诗人李寄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 作者介绍:《鹌鹑篇》的作者是明朝时期的诗人李寄,他的生平事迹以及文学成就虽不为人熟知,但可以从诗中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及生活的深刻感悟。

  2. 诗词原文
    有隼逐鹌鹑,皇回见人投,两翩塌地飞,拍拍如有求。
    主人顿起怜,手援置案头,为之许长久,即向僮仆谋。
    先有鹦鹉鸟,鸟去笼在否。其笼颇宽敞,堤防事事周。
    谅无狐狸患,鹰鹘眼敢偷。安顿使得所,于我心无忧。
    胡为忽僵仆,转侧向两眸,羽毛蹙一片,细腿如茧抽。
    伤哉胆惊破,痛定魂难收,剪纸招其归,书符骗其雠。
    炬火熨其体,温汤暖其喉,腹伸渐趯趯,抖擞何赳赳。
    悍气欲赴斗,老拳应无俦,悬之廊檐下,群雀远啾啾。
    明日复来视,头破血迸流,往来满笼撞,思飞无时休。
    诫以勿复尔,斯笼可优游。外物既不干,饮啄免力搜。
    粲粲白粱粟,涓涓泉满瓯。向者浪跳跃,几几饱鸺鹠。
    今胡不少慰,留滞胜戈矛。物性卒难改,放之无怨尤。
    为谢敝笼窄,任尔天衢游。

  3. 作品赏析:《鹌鹑篇》以其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动物与人互动的画面。诗中的”有隼逐鹌鹑”、”两翩塌地飞”等句子形象地描述了鹌鹑和猛禽之间的对峙,以及鹌鹑的无助与惊恐。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4. 写作背景:虽然关于《鹌鹑篇》的具体写作背景资料不多,但可以推测它可能反映了作者观察自然界的一次经历或一次深刻的思考。古代文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或进行哲理的探讨。

  5.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简洁有力的语言和鲜明的画面感。通过对鹌鹑遭遇的描述,诗人展示了动物的本能反应和人类行为的影响,使读者能够在轻松的阅读中体验到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此外,诗句间的转折处理得当,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6. 历史文化价值:《鹌鹑篇》不仅是文学作品,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古代文学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民俗习惯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它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生命尊重的态度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鹌鹑篇》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现代人来说,重新审视这些古典诗文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