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同崔关修

为客厌长夜,雨声滴君心。
君心何太苦,有梦到乡城。
为语阶前雨,乡心我独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听雨同崔关修》是一首由李寄创作的古诗词,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客居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李寄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对故乡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李寄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
  2. 诗歌原文:为客厌长夜,雨声滴君心。
    君心何太苦,有梦到乡城。
    为语阶前雨,乡心我独轻。
  3. 诗句赏析:《听雨同崔关修》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诗人独自面对长夜雨声时的心境。其中“为客厌长夜”表达了诗人因身处异地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厌倦之情;“雨声滴君心”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雨滴打在窗上的声音,让人联想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落寞。最后两句通过向雨倾诉自己的乡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4.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他乡或远离故土之时所作。诗人通过对雨天的描写,抒发了内心的哀愁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在当时文人墨客中颇为常见,他们常常借助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5. 艺术特色:《听雨同崔关修》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色。首先,诗歌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手法,没有过多的修饰,使得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易于读者理解与共鸣。其次,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述雨天的场景与内心感受的反差,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 文化意义:此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它展示了文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听雨同崔关修》作为明代诗人李寄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美景与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文人心灵世界和文化审美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