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道中

马足经秋踏雁沙,酒旗高处荫黄花。
孤村古渡行人远,老木寒烟落日斜。
失意风尘欺客袂,穷途诗句负年华。
关河自昔增惆怅,回首西风噪暮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通过文字记录下人类的思想、情感和历史。李予望的《秋晚道中》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歌,展现了秋天傍晚时分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状态。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 马足经秋踏雁沙,酒旗高处荫黄花。
  • 孤村古渡行人远,老木寒烟落日斜。
  • 失意风尘欺客袂,穷途诗句负年华。
  • 关河自昔增惆怅,回首西风噪暮鸦。
  1. 诗歌鉴赏
  • 首联“马足经秋踏雁沙,酒旗高处荫黄花”。此联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致图,马蹄在秋季的沙漠上行走,酒旗在高地上随风摇曳,映衬出金黄色的菊花。这既营造了一种宁静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 “孤村古渡行人远,老木寒烟落日斜”。第二联进一步展开对景物的描述,描述了一个孤寂的村庄,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凄凉。老树和袅袅升腾的烟雾增添了一丝萧瑟之感。
  • “失意风尘欺客袂,穷途诗句负年华”。第三联转入对诗人心境的描写,秋风中的尘土似乎在嘲笑着诗人的失意与无奈,而他的诗句却无法摆脱这种悲哀。
  • “关河自昔增惆怅,回首西风噪暮鸦”。结尾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伤和怀旧情绪。关河自古以来就让人产生惆怅之情,而西风中的乌鸦声声叫着,更增添了几分凄凉和孤独。
  1. 作者介绍
  • 李予望,字岵瞻,号怡村,是清代的诗人。他不仅以《秋晚道中》闻名于世,其《宫岩诗集》也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作品。
  1. 艺术手法
  • 该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雁沙”、“黄花”、“老木”等,这些元素共同构建出一个充满秋天氛围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心境。
  • 李予望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整首诗的结构更为严谨,同时也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色。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抒发。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和慰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秋天常常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如收获、离别、衰老等,因此李予望的这首诗也蕴含了这些深刻的文化内涵。
  1. 创作背景
  • 虽然具体的创作时间并未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李予望的某个特定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可能正值他仕途不顺或生活困顿之时,因此诗中透露出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1. 读者反响
  • 《秋晚道中》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受到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许多读者通过阅读这首诗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并对李予望的文学才华表示赞赏。

《秋晚道中》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李予望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一种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