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酬和

墙角清阴花月静,一联秀句双成。不须红叶更流情。风吹修竹响,传得凤凰声。
好影隔来心自语,碧云细点春星。小桃枝下听分明。消魂酬五字,清露越三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酬和》是清代诗人李雯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李雯(1608—1647),字舒章,号蓼斋,江南青浦(今属上海)人。李雯少与陈子龙、宋徵舆齐名,被时人称为“云间三子”。他的作品有《蓼斋集》,该文集刻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并附有《蓼斋词》一卷,由陈乃乾辑入《清名家词》中。
  1. 诗词原文
    墙角清阴花月静,一联秀句双成。不须红叶更流情。风吹修竹响,传得凤凰声。
    好影隔来心自语,碧云细点春星。小桃枝下听分明。消魂酬五字,清露越三更。

  2. 诗词注释

  • 诗中的“墙角”指一种自然景色,即墙角的清幽之处。
  • “花月静”描述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夜晚景象,花与月亮相互映衬,显得格外安静。
  • “一联秀句双成”意味着诗句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优美的意境。
  • “不须红叶更流情”表达了不需要借助外在之物来表达情感的意境。
  • “风吹修竹响,传得凤凰声”描写了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响,仿佛能听到凤凰的鸣叫。
  1. 诗词赏析
  • 《临江仙·酬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生动的自然声音,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场景。
  • 李雯善于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词既具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1. 创作背景
  • 《临江仙·酬和》作于清朝初年,当时正值社会动荡、朝代更迭之际。
  • 这首词也可能是李雯在面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波折时的一种心灵抒发。

通过欣赏《临江仙·酬和》,不仅可以领略到李雯精湛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这首词不仅是李雯个人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