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声听尽客如何,漫续《离骚》吊汨罗。
至喜亭遥山瘴少,莫愁村近竹枝多。
由来冠盖堪名里,信有铜鞮学唱歌。
日暮汉皋惊岁晚,美人何处隔风波。
荆南怀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荆南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刘禹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国昔日繁华之地今已破败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唐朝政治局势的忧虑以及对革新失败的悲愤。
诗歌的前六句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南国之地昔日的盛世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盛唐时期的繁荣和富饶。然而,这种辉煌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繁华已化为乌有。这一转折不仅体现了历史的沧桑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尾联“明写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诗人牵挂长安”则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抱负,既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也透露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的坚守和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深沉。刘禹锡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变迁紧密结合,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批判,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担忧以及对政治改革失败的悲痛。
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诗,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史诗。它通过对南国往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折射出整个唐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兴衰更替。这种深刻的历史感悟和人文关怀,使得《荆门道怀古》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文献。
刘禹锡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在后世依然被传颂。刘禹锡的这首《荆门道怀古》,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研究。
《荆南怀古》不仅是刘禹锡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对时代、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