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闰中秋京师望月

闺中相望忆长安,今夜长安只独看。
圆向别时偏照泪,歌传远上不胜寒。
星辰隐户银河隔,秋色分潮海水宽。
只有青天如昨月,素娥重对诉孤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子闰中秋京师望月》是近代诗人宋育仁创作的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变迁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亮,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和在异乡的孤独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宋育仁(?-?),字芸子,四川富顺人,是一位博通群籍、尤深经学的学者。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尤其是对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关注。
  2. 诗歌原文:《庚子闰中秋京师望月》全文如下所示:
    闺中相望忆长安,今夜长安只独看。
    圆向别时偏照泪,歌传远上不胜寒。
    星辰隐户银河隔,秋色分潮海水宽。
    只有青天如昨月,素娥重对诉孤鸾。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月亮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的“闺中相望忆长安”、“圆向别时偏照泪”等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而“秋色分潮海水宽”则形象地描绘了中秋节特有的自然景观,同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宽广与豁达。
  4. 写作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清代末年,正值国家动荡、民族危亡之际。宋育仁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时代的沧桑巨变和个人命运的渺小无力,因此借中秋望月之机,抒发了个人的悲凉与无奈。
  5. 作品影响: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在当时以及后来的文化传承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近代文学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庚子闰中秋京师望月》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心声和精神风貌,也能体会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