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谷

偶随泉声行,还逐泉声止。
泉声近不鸣,清流石齿齿。
孤亭俯层巅,满阶红叶委。
万籁动笙竽,岚光生涧底。
秋气入夕佳,微凉耽徙倚。
蓬瀛想金仙,薜荔吊山鬼。
此地昔流觞,高会拟曲水。
我来悄无人,空山落松子。
望远资无穷,念往情何已。
兀兀碧槛前,坐看溪云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退谷铭》是唐代元结创作的一篇散文,它以退谷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文学流派与历史背景
  • 元结生平与作品特点:元结,字次山,号漫郎,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兼诗人。他的文学成就在唐代颇为突出,尤其擅长散文创作。其作品多表现出一种回归自然的倾向,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退谷铭的创作时间与意义:《退谷铭》创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当时安史之乱爆发,元结因参与抗击叛军而南下避难。此时期的政治动荡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刻的社会背景,使得退谷成为他寄托情感、抒发理想的象征空间。
  1. 艺术风格与表达手法
  • 语言的凝练与意境深远:《退谷铭》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退谷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与超脱世俗的愿望。
  • 象征意义的深刻挖掘:退谷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作者精神追求的象征。通过退谷的描述,元结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元结的《退谷铭》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引用,并对其后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清初学者孙承泽编撰的《退谷文集》等作品也对研究元结及其时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退谷铭》不仅是唐代文学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通过对这篇散文的研究,人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元结的文学思想,也能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热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退谷铭》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