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夕阳

水自孤竹来,积清不可易。
循兹削岩侧,溪峰相配碧。
逸者五六人,荡舟日之夕。
怡然山水中,此身欲木石。
动静悟天机,心歇悔形役。
随兴坐矶岛,垂钓怀在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舟夕阳》是明代诗人李孔昭创作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泛舟夕阳》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李孔昭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李孔昭是一位明末清初的诗人,字潜夫,一字光四,他因见朝事日非而选择隐居生活,并教授学术以成就他人。在晚年,他选择门人私谥为“安节”。李孔昭的这种人生态度和他对自然的亲近,反映在他的诗作中,使得《泛舟夕阳》充满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之美的风格。
  2. 内容分析:《泛舟夕阳》描绘了一幅落日余辉中,渔舟唱晚、轻棹击水的耶溪夕照图。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等手法,表达出诗人闲适的心情与和悦的心境。同时,诗的语言清新朴素,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的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和超然物外的向往。
  3. 文学价值:《泛舟夕阳》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其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内涵,使其成为研究古代文人心态、生活哲学及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古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如何借助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泛舟夕阳》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人们所熟知,更因为它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而值得深入探讨。通过这首诗,人们不仅可以体会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还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对生活哲理的领悟和对精神世界的高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