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自孤竹来,积清不可易。
循兹削岩侧,溪峰相配碧。
逸者五六人,荡舟日之夕。
怡然山水中,此身欲木石。
动静悟天机,心歇悔形役。
随兴坐矶岛,垂钓怀在昔。
泛舟夕阳
水自孤竹来,积清不可易。
循兹削岩侧,溪峰相配碧。
逸者五六人,荡舟日之夕。
怡然山水中,此身欲木石。
动静悟天机,心歇悔形役。
随兴坐矶岛,垂钓怀在昔。
注释:泛舟于夕阳之下的湖面,湖水源自孤竹山而来,清澈见底,难以更改。沿着这座小山的侧面行走,可以看到溪流和山峰相映成趣,一片碧绿。有五六个闲适的人,在傍晚时分划着船。他们怡然自得地置身于山水之间,仿佛自己要化为木石一样。通过观察动静之间的联系,他领悟到了自然的奥妙和规律,心中感到一种满足和后悔。随着兴致,他们便坐在矶岛上休息,一边垂钓一边回忆过去的时光。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湖面的景色以及与友人共同享受大自然的乐趣的情景。诗中的“水自孤竹来,积清不可易”描绘了湖水的源头来自孤竹山,清澈明亮,难以被替代。接着“循兹削岩侧,溪峰相配碧”描述了沿着山岩走边欣赏美丽的风景。诗中还描写了作者与友人共度时光、畅游山水的愉快心情。“逸者五六人,荡舟日之夕”,表达了作者和朋友一起在傍晚划船出游的惬意。“怡然山水中,此身欲木石”,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并希望自己能够像树木和石头一样融入其中。最后两句“动静悟天机,心歇悔形役”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作者与朋友在大自然中的愉快经历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