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高山秋早寒,幽居清景隔尘寰。
天空野色连窗际,人尽风声在树间。
片月独涵潭水净,万松长锁白云闲。
静中禅客无闻见,嘹喨西风雁自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重点进行赏析。此题要求分析诗句的意境、情感,注意从诗中找出能体现意境、情感的句子加以赏析。“古刹高山秋早寒,幽居清景隔尘寰”意思是:古寺高耸入云霄,秋意渐浓山更寒,远离尘世独自住,幽居清景隔断红尘。“天空野色连窗际,人尽风声在树间”的意思是:窗外是一片空阔的田野景色,耳边响彻的是风声。“片月独涵潭水净,万松长锁白云闲”的意思是:月光洒满潭面,清澈见底,万松紧紧锁住了洁白的白云,它们闲散自在。“静中禅客无闻见,嘹喨西风雁自还”的意思是:在这寂静的环境中,只有禅客听得见,而听到雁叫声的西风吹过。

【答案】

译文:

古寺高耸入云霄,秋意渐浓山更寒,远离尘世独自住,幽居清景隔断红尘。窗外是一片空阔的田野景色,耳边响彻的是风声。月光洒满潭面,清澈见底,万松紧紧锁住了洁白的白云,它们闲散自在。在这寂静的环境中,只有禅客听得见,而听到雁叫声的西风吹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隐居盘山李靖庵中,以山水为伴、以僧为友、以自然为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首句写寺庙,点出季节;次句写环境,写出心境。第三句写天,第四句写地,第五句写人;第六句写月,第七句写松,第八句写风。整首诗歌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第一二两句写山寺与秋日,一“高”一“早”,写出了山寺之高,也写出了秋天之早。“高”“早”二字,使全诗的意境更为深远。第三四句写诗人的所见所感。“清景”一词用得极佳,它既指自然景物的清丽秀美,又指诗人心境的清净明净。“隔尘寰”则进一步突出了“清景”的特点:超脱世俗。这两句诗将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了一种清高脱俗的境界。

最后四句写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由景及理,由情及景,情景交融。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更是说理。作者借秋风萧瑟、大雁南飞的景物来比喻自己的身世遭遇。“静中”二字,点出了环境的静穆宁静。“无声”二字,写出了一种深沉的境界。

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丰富的意象描写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冷清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