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板桥头,酒旗摇曳花村里。绿杨如荠。两岸疏篱缀。
罗袖生凉,帘影荷风细。清歌起。半篙秋水,一抹平山翠。
点绛唇 · 红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红桥》是一首由沈岸登创作的词,描写了红板桥头酒旗摇曳、绿杨如荠的美景,以及行人的罗袖生凉和清歌起处的秋水与平山翠色。下面将对这首词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词人背景:《点绛唇·红桥》的作者是沈岸登,其字为覃九,号南渟,又号惰耕村叟。沈岸登是浙江平湖人,工于诗词,与龚翔麟、朱彝尊等并称为“浙西六家”,在清代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词的全文:红板桥头,酒旗摇曳花村里。绿杨如荠。两岸疏篱缀。罗袖生凉,帘影荷风细。清歌起。半篙秋水,一抹平山翠。
词的意境:此词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景象。红桥下,酒旗飘扬,岸边绿柳轻拂,荷花随风摇曳。行人的罗袖感受到微风的清凉,而远处的帘影映衬着荷塘的清风,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而温馨的韵味。随着清歌的响起,秋水悠悠,平山翠色的景致映入眼帘,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词的艺术特色:沈岸登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点绛唇·红桥》不仅仅是一首词作的展现,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通过沈岸登的笔触,读者能够感受到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和诗意,从而引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