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吴阊

西风萧萧梧叶秋,梧官寂寞吴王愁。一番荣落随时易,百代兴衰逐水流。
吴阊自昔繁华地,郁郁层城发佳气。秋晚枫江蟹稻肥,春深虎阜莺花丽。
楼台烟雨梦南朝,旧苑长洲草未凋。镫火夜归青雀舫,酒旗晴护绿杨桥。
吴姬生小能歌舞,打桨乘潮自来去。子夜新声按绿幺,丁香艳锦缠琼树。
水色山光无尽妍,踏青车子采莲船。漫惊烽火三千里,已盛烟花二百年。
人间只觉阳春好,天上那知霜雪早。白马环江吼似潮,红巾遍地屯如草。
大帅逃威过晋陵,督师车骑尽东奔。仓皇关效鸡鸣度,慷慨陴呼爪士登,孝穆才华信殊众,堂堂开府声华重。
债帅何期竟倒戈,岩城从此遂摧栋。阊阖西南轶荡开,金戈铁马震如雷。
可怜槚墓鸱夷去,又见稽山甲楯来。短兵狭巷相驰突,白屋朱门遍搜索。
廉使空屠朱亥刀,县官都化王乔舄。百雉崔巍九四城,如何蚁贼竟纵横。
开关到此成延敌,失策于今悔募兵。分班竞占吴宫宿,吮血磨牙厌人肉。
上国何因患豕蛇,荒台只见游麋鹿。馆娃名号又重新,浪蝶狂蜂惨变春。
捉得雏姬充养子,传来羽帖署真人。服妖遍地迷红紫,伐鼓枞金乱盈耳。
蛮奴厮养锦缠头,蜑户长年银约指。真娘墓上月如霜,响屟廊前草不芳。
杜宇凄凉啼碧血,燕泥零落堕雕梁。百年名胜归何处,金粉山川变尘雾。
渔父空寻避世人,参军漫作《芜城赋》。君不见金陵自古帝王州,花月秦淮一旦休。
又不见西子湖头好山水,柳色莺声今已矣。江山形胜总堪哀,长使英雄心事灰。
只有胥江呜咽水,阖庐城下日徘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吴阊》是一首描写苏州吴地风光与历史文化的古诗。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沈昌宇创作,通过西风萧萧、梧叶秋等自然景象,以及楼台烟雨、虎阜莺花等人文景观,展现了吴地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沧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沈昌宇,字元辅,号梦窗道人,江苏太仓人。他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独特,深受后人推崇。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还涉及到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的创作,其中尤以诗歌最为著名。
  2. 诗词原文:《哀吴阊》的诗句如下:“西风萧萧梧叶秋,梧官寂寞吴王愁。一番荣落随时易,百代兴衰逐水流。”这几句诗描绘了西风中梧桐叶飘落的景象和苏州古城的萧条氛围。“一回荣枯随时间”,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而“百年兴衰如水行”,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多变。
  3. 诗词赏析:在赏析《哀吴阊》时,可以注意到沈昌宇巧妙地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象征,通过秋天的落叶来暗示历史的更替和人事的无常。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认知。
  4. 文化背景:苏州不仅是江南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它曾是吴国的都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迹。沈昌宇通过对苏州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这座城市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5. 艺术特色:沈昌宇在《哀吴阊》中的艺术处理非常细腻,他通过对季节变化和自然景象的描绘,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深远的氛围。这种艺术表现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也让人思考历史的深度和人生的哲理。
  6. 影响及传承:沈昌宇的《哀吴阊》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力广泛,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墨客,也成为了研究苏州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价值,也在历史学和文化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了解《哀吴阊》后,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探索苏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吴地的辉煌与沧桑。
  • 分析沈昌宇在《哀吴阊》中运用的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的情感深度。
  • 学习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诗词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
  • 探讨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哀吴阊》不仅是一首反映苏州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深具哲学意味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清代苏州的风情,也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