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岭同竹公卓公两和尚看月

昨宵风雨投灵谷,万斛松涛一镫宿。
骑驴侵晓到栖霞,竹光染得秋衫绿。
赞公与我同乡亲,邀留饱啖斋厨莼。
湿云扫尽山骨出,高座同参清净因。
移时隔崦钟始发,仰视晴空挂明月。
寻幽更上翠微巅,晓色斋心清到骨。
二十年来路万千,担簦戴笠笑徒然。
不如黑漆蒲团坐,收拾名山到眼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千佛岭同竹公卓公两和尚看月’是清代汪为霖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和尚在千佛岭共同赏月的情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禅意生活。下面将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汪为霖,清代诗人,擅长写诗,作品多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2. 创作时间:诗作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3. 文学形式:诗歌以七言绝句的形式表现,简洁明了,富有韵律美。
  4. 主题思想:通过描述和尚们在千佛岭赏月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生活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5. 艺术特点: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6. 历史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千佛岭同竹公卓公两和尚看月’是一首充满禅意和自然美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也反映了清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和社会风情,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