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命薄,悔不作飞花。一路春风无管束,替儿夫婿送行车。
影也不离它。
梦江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江口》是一首由明末清初诗人陈世祥创作的词,而非文学作品介绍。陈世祥,字善百,号散木,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是明崇祯十二年(1639)的举人。他的生平经历颇为复杂,入清后曾担任过直隶新安县知县,后因故罢归,与冒襄、陈维崧等文学家有过交往。《梦江口·即单调望江南春尽》便是他在这一时期所作的词作。
这首词表达了一种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词中描绘了柳丝和燕子的景象,暗示着春天即将结束,而燕子却依然在春风中飞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词中“最是柳丝长不了,何来燕子语偏明”的句子,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逝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梦江口》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季节变迁的词作,它还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内涵。通过对春天的描述,诗人似乎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情绪。同时,词中的自然景象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柳树和燕子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这些自然元素,诗人传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梦江口》虽然不是一篇文学作品的介绍,但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了解到其背后的文化背景、诗人的个人经历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这首词不仅是明代晚期文人心态的一种反映,也是清代初期文人生活状态的一种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