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子绯桃

送我花间去。留我花间住。紫洞吹香,重门相映,春风无语。忍飘零、满院旧苔痕,又疏帘微雨。
小小笆篱护。点点红霞吐。含笑临窗,酡颜倚竹,玲珑欲舞。画楼西、池上与桥边,记刘郎前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娘子·绯桃》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而非沈皞日所作。该作品是朱彝尊在清初浙西词派中的作品之一,体现了他对词的独到理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下面对这部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人。他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诗人,曾在清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授检讨。他的诗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
  • 词作特点:朱彝尊不仅在诗坛上有着重要地位,在词的创作上也颇具影响力。他推崇姜夔、张炎的词风,并在其诗集中收录了多首佳作。他的词以清雅脱俗、意境深远著称,被誉为清初词坛的领袖人物之一。
  1. 作品原文
  • 《红娘子·绯桃》是朱彝尊根据个人情感经历所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深沉感慨和对往昔时光的回忆。
  1. 创作背景
  • 情感寄托:在这首词中,朱彝尊通过对“红娘子·绯桃”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逝去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无法重聚的无奈和遗憾。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
  •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常常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向,朱彝尊作为清初词派的杰出代表,其词作在当时就备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朱彝尊的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运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来构建作品的艺术形象。他的词作往往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在他的词作中,朱彝尊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还常常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相结合,通过诗词来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变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视野。
  1. 影响评价
  • 文学价值:朱彝尊的《红娘子·绯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被视为清代词坛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朱彝尊个人创作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 研究意义: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尤其是浙西词派的发展脉络,以及朱彝尊个人的生平和创作,该作品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深入的视角。

《红娘子·绯桃》不仅是一部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更是清代文学特别是浙西词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彝尊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为我们留下了这一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对于热爱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了解这部作品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无疑能够更加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并对中国的古典诗词艺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