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病起

草草妆台梳裹了,卷帘犹怯凭楼。年光荏苒又深秋。一番风似剪,两度月如钩。
病里高堂频嘱道,而今莫更多愁。当时检点也应休。重新来眼底,依旧上眉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病起》是王拯创作的一首宋代词,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切。以下是关于《临江仙·病起》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王拯,字定甫,号少鹤,广西马平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通政使。他以服膺宋包拯而改名拯。王拯在同治年间多次上疏论军事形势及善后之难。

  2. 作品背景:《临江仙·病起》创作于清朝道光年间,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王拯通过这首词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心。

  3. 原文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苗初长多少花?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 作品赏析:这首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也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希望。全词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是研究清朝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临江仙·病起》不仅是王拯个人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清朝文学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篇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