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树荣
【注释】 ①枫林:指河岸两旁的树木。②南浦:泛指水边,这里指送别之地。③一片江头月:指江上一轮明月。④去舟、归舟:分别时,一帆顺风而上的船是归舟,逆风而行的是去舟。⑤“离愁”句:诗人借景抒情,写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愁苦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首句写秋色萧瑟,枫林尽染;次句写诗人于南浦送别好友,动离愁。第三句写江头有圆月,照影成双;第四句写月亮只映归舟不映去舟,暗示友人即将远行
临江仙 · 病起 草草妆台梳裹了,卷帘犹怯凭楼。年光荏苒又深秋。 一番风似剪,两度月如钩。 病里高堂频嘱道,而今莫更多愁。当时检点也应休。 重新来眼底,依旧上眉头。 注释: - 草草妆台梳裹了:匆匆忙忙地整理好妆容和梳妆台。 - 卷帘犹怯凭楼:卷起帘子,仍然有些害怕独自登高远望。 - 年光荏苒又深秋:岁月匆匆流逝,又到了深秋时节。 - 一番风似剪:一阵风吹过,就像刀割一般。 - 两度月如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等,然后根据题干的提示,逐一分析每一句诗的意思,最后结合全词的内容进行赏析。此题要注意把握全词的意境和情感,然后对每一联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联“隔个墙头,几番同听墙头雨。别来无绪,蛱蝶能来去”
满庭芳是一首咏月的词。上阕先描绘了中秋之夜,天空中云彩渐散,月亮露出来的情景;下阕则是在回忆往昔,与好友赏月、吟诗的往事,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宿雨全收”:昨夜的雨水已经完全消散,天清气朗,秋高气爽。 “晚凉乍爽”:夜晚的凉爽感觉突然变得舒适起来。 “喜微云点缀长天”:高兴的是微薄的云朵点缀在晴朗的天空。 “素面露婵娟”:明亮的月亮像美女的脸庞一样,清澈如玉。
水龙吟·初夏避兵惠思三妗母栖凤馆有感,追和外祖母忆旧原韵 【注释】 ①惠思:指词人的母亲。 ②阿母:母亲的意思。 ③娇随:指小的时候依偎在母亲身边撒娇。 ④熨残铜斗:形容天气寒冷。 ⑤蚕欲三眠:蚕将要进入休眠状态,春天即将来临。 ⑥莺还百啭:黄莺鸣叫。 ⑦消魂试听:形容听到声音心都要碎了。 ⑧江城笳奏:江边吹起笳声。 【译文】 不知从何处徘徊,谢庭风景已非旧观。画堂尘封,蓬生三径,门前垂柳
注释: 小院西风初透,一霎凉生双袖。几日怕关情,犹道芳菲时候。是否。是否。添得镜中消瘦。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佳作之一。此词以写景抒怀为主,通过描绘秋天的小院,秋风、凉意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词人在深秋时节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上片主要写了秋天来临,词人感到凉意袭人。“小院西风初透”一句,点明季节为秋季;“一霎凉生双袖”,描写了秋风乍起时,词人的衣襟被吹动的情形。这两句词句虽简
小院西风初透。一霎凉生双袖。几日怕关情,犹道芳菲时候。 是否。是否。添得镜中消瘦。
谁知到处徘徊,谢庭风景都非旧。画堂尘掩,蓬生三径,门垂疏柳。白昼初长,清风自至,流年空又。看多情燕子,飞来还去,真个不堪回首。 昔日娇随阿母,学拈针,临窗挑绣。斜阳楼外,熨残铜斗,线纹舒皱。蚕欲三眠,莺还百啭,落花时候。问重来应否,消魂试听,江城笳奏
宿雨全收,晚凉乍爽,喜微云点缀长天。广寒宫敞,素面露婵娟。影浸闲庭如水,看浮动、竹雾梧烟。相依处,团圞共话,人月恰双圆。 记阑干十二,桂花丛下,分劈红笺。许诗成次韵,学步随肩。一向秋光隔断,清辉好、两地空悬。今夜永,参横斗转,幽赏不成眠
草草妆台梳裹了,卷帘犹怯凭楼。年光荏苒又深秋。一番风似剪,两度月如钩。 病里高堂频嘱道,而今莫更多愁。当时检点也应休。重新来眼底,依旧上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