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称六株衣,见青葱,几簇翠云低绕。微步欲凌波,湘江静、烟水茫茫人悄。冰肌玉骨,含情怕向东风笑。一点芳心杯样浅,着得春愁多少。
小窗净几清幽,伴金猊睡鸭,何须龙脑。弱质不禁风,环佩冷、争奈暮寒料峭。新妆淡扫。蛾黄蝶粉天然好。倩影亭亭明月下,可是广寒飞到。
南浦 · 水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浦·水仙是一首描写水仙花的清朝词牌作品,由沈蕊和陆蓉佩两位清代词人分别创作,展现了水仙花的清丽与高洁。下面将详细介绍南浦·水仙的内容特点:
作者介绍:沈蕊,这位清朝的女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描绘著称。陆蓉佩则是一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她的作品同样展示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词牌介绍:词牌名“南浦”在古代文学中是一种常用的词牌,其形式多为五言或七言,用以抒发情感或描绘景色。这种形式在中国诗词中极为常见,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词意解析:南浦·水仙通过词人的艺术加工,将水仙花的美丽与高洁形象化,赋予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词句如“冰肌玉骨,含情怕向东风笑。”不仅描述了水仙花的外观特征,更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水仙花的坚韧与不屈的精神品质。
历史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水仙文学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深远的文化意义,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一种赞美,也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清雅、超脱世俗精神的象征。
文化价值:水仙文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学的题材,而且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通过对水仙等植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艺术表现:水仙文学中蕴含的诗意画面,如清新自然的描绘和对生命短暂的哲思,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推崇。
南浦·水仙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和审美情趣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词的了解,不仅可以感受到清代词人的才华横溢,也能从中领悟到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