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春淡巴菰

海岛移来,倩并刀、镂就千丝金碎。筠筒石火,尽是间中生计。吹兰吐麝,更销尽、薄寒残醉。多只恐,万缕成灰,剩有断纹心字。
氤氲绣屏香细。罥窗纱袅袅,未输沉水。瑶阶伫立,散作半帘花气。熏炉夜暖,倚珊枕、几回曾记。偏喜得、频递春纤,小鬟解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枝春·淡巴菰》是清代诗人边浴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淡巴菰(即雪茄)的形态和香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烟草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边浴礼,字夔友,一字袖石,直隶任丘(今属河北省)人。他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他著有《健修堂诗集》《空青馆词稿》等作品,显示了他广泛的文学造诣。
  1. 诗词原文
    异品分来,贮筠筒、尚带鲸洋云气。芬馡漱咽,捣麝熏薇难比。香消酒渴,爱吸遍、易京滋味。看鼻端、嘘出双烟,袅趁绣帘风细。相思旧名空记。怅情丝恨缕,渐成灰矣。尊前泥劝,怎忘玉人纤指。红潮登颊,数风韵、槟榔同醉。且支柱、雁塞冰霜,锦囊稳系。

  2. 诗词鉴赏

  • 艺术手法:《一枝春·淡巴菰》在艺术上展现了边浴礼精湛的词句构造能力。诗中“异品分来”与“贮筠筒”两句,巧妙地描绘了淡巴菰的形状与特征,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同时,“芬馡漱咽”和“捣麝熏薇”则形象地表现了烟草的独特风味,使得读者仿佛能够嗅到那股迷人的气息。
  • 情感表达: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从“看鼻端、嘘出双烟”到“怎忘玉人纤指”,都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怀念。尤其是结尾部分,通过对“雁塞冰霜”和“锦囊稳系”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岁月和美好时光的追忆和不舍。
  • 文化内涵:《一枝春·淡巴菰》不仅是一首描述个人品味的词作,它还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鲸洋云气”、“槟榔同醉”等词汇不仅描述了物品本身,还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一枝春·淡巴菰》不仅是边浴礼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清代文人生活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作者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