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庄吊王中丞三善

重围亲解贵阳城,手剪蛮奴十万兵。
虎子不擒空入穴,豹皮虽死尚留名。
降人轻信悲文伟,烈士无援恨进明。
一卷黔书论成败,平反苛论仗邹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内庄吊王中丞三善》是清代诗人沈丙莹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与赞颂。以下是关于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重围亲解贵阳城,手剪蛮奴十万兵。虎子不擒空入穴,豹皮虽死尚留名。降人轻信悲文伟,烈士无援恨进明。一卷黔书论成败,平反苛论仗邹生。

  2. 作者介绍

  • 沈丙莹,字菁士,归安人。道光乙巳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安顺知府。有《春星草堂集》。《内庄吊王中丞三善》是他于清代创作的作品。
  1. 作品赏析
  • 诗歌开篇“重围亲解贵阳城,手剪蛮奴十万兵”描绘了作者在贵州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个人勇气。
  • “虎子不擒空入穴,豹皮虽死尚留名”表达了尽管面对强大的敌人,但最终成功取得胜利,留下不朽的名声。这不仅是对个人武力的赞美,也是对智勇并重的军人精神的歌颂。
  • 诗中的“降人轻信悲文伟,烈士无援恨进明”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悲剧,以及对牺牲者的哀思。
  • “一卷黔书论成败,平反苛论仗邹生”则显示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公正评价的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影响后人的历史观。
  1. 背景与意义
  • 《内庄吊王中丞三善》创作于清道光年间,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历史事件的反思与评价。
  • 此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展示了清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它启示人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内庄吊王中丞三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还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才华和思想情感。
  • 该诗以其深刻的内涵、精湛的文字和丰富的历史信息,成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内庄吊王中丞三善》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洞察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文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