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京卫守府

将军能舞丈二殳,少年笑骂轻竖儒。京城枹鼓百不虞,安坐营门一事无。
蓟门风高白草枯,跨鞍远走叱拨驹。手抨角弓腰仆姑,去逐飞鸟追群狐。
归来取酒黄公垆,炙牛作脯乳作酥。是时月出县浮屠,万家寂寂秋烟孤。
笑从北里邀名妹,清歌妙舞红氍毹。满堂侠客相叫呼,酒酣立马争摴蒱。
信手一擿喝作卢,眼中百万如锱铢。将军自诧高荆徒,区区礼法焉能拘。
愿君善保千金躯,文州小丑方逋诛。国家右武需熊貙。
行建牙纛西南隅。斩馘狸菟穷根株,遥飞捷书献群俘。
立取侯印黄金涂,功名如此真丈夫。慎勿纵饮为粗疏,试开玉帐谈孙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京卫守府》是清朝汪琬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背景,成为了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简介
  • 《赠京卫守府》是一首描写边疆将士生活状态的七言律诗。诗中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边塞将领的英勇与豪迈,以及他们在边疆守卫的职责与坚守。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末年,诗人汪琬通过对边塞将军的描绘,寄托了对国家安定和民族统一的期盼。
  1. 诗歌原文
  • 将军能舞丈二殳:描绘的是边塞将领在军事训练或实战中展示出的武艺,丈二殳是一种长矛,象征力量与勇猛。
  • 少年笑骂轻竖儒:描述了边塞的年轻将领们不畏权贵、直言不讳的态度,轻竖儒指的是轻视学问的人。
  • 京城枹鼓百不虞:指京城的战鼓从未敲响,表达了边疆将士长期处于平静中的无奈与辛酸。
  • 安坐营门一事无:表现了将士们在边疆的宁静与安逸,无事可做只能安心驻守。
  • 蓟门风高白草枯:蓟门,泛指北方边境地区;白草,即白草,一种耐寒的植物,形容气候寒冷。
  • 跨鞍远走叱拨驹:描述将士骑马远行的情景,叱拨驹是古代一种骏马的名字。
  • 手抨角弓腰仆姑: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将士们使用弓箭时的英姿飒爽。
  • 去逐飞鸟追群狐:表现将士们追击野兽的情景,展示了他们的勇敢与智慧。
  • 归来取酒黄公垆:归来后在黄公垆取酒畅饮,黄公垆可能是当地的酒馆或者酒坊。
  • 炙牛作脯乳作酥:制作美食犒劳自己和家人,展示了将士们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
  • 是时月出县浮屠:当时正值一个月明人静的夜晚,可能是指寺庙或寺院。
  • 万家寂寂秋烟孤:形容整个村庄的宁静和孤独,秋烟孤指秋天的天空飘着袅袅烟雾。
  1. 诗歌特色
  • 《赠京卫守府》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边塞将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如“丈二殳”、“叱拨驹”等,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将士们的赞美与敬仰,也有对他们艰苦生活环境的真实反映。
  1. 文化价值
  • 《赠京卫守府》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朝末年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作为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歌,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创作技巧、语言运用以及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现代影响
  • 虽然《赠京卫守府》创作于明朝末年,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跨越时空,至今仍然能够触动现代人的心弦。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国家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奋斗。
  • 在当今社会,这首诗所蕴含的精神财富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尊重英雄,同时也启示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赠京卫守府》不仅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