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春尽日作,和小山

老去牵情诗易感,愁来破睡酒相亲。闲花野草共沾巾。草随行路客,花学坠楼人。
叶底已休莺宛转,风前长忆柳腰身。东君幸是往来频。明年牢记取,不再负青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春尽日作,和小山》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春天逝去的哀愁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介绍
  • 汪东(1620-1700),字次公,江苏上元人。清代文学家、书画家。他与孔尚任并称为“南孔北李”,是清初著名文学家,有《浮生六记》、《秋柳话》等作品传世。
  1. 诗词原文
    老去牵情诗易感,愁来破睡酒相亲。
    闲花野草共沾巾。
    草随行路客,花学坠楼人。
    叶底已休莺宛转,风前长忆柳腰身。
    东君幸是往来频。

  2. 词句解析

  • “老去牵情诗易感,愁来破睡酒相亲。”: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增长,对诗歌的感悟更加深刻,忧愁袭来时,饮酒成了缓解情感的方式。
  • “闲花野草共沾巾。”:描绘了春天结束时,自然界中的各种花朵和草丛也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
  • “草随行路客,花学坠楼人。”:暗示了季节的更迭,花草树木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如同人的生命一样。
  • “叶底已休莺宛转,风前长忆柳腰身。”:通过描写莺鸟和柳树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生物与季节变迁的关系。
  • “东君幸是往来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认为春天的到来虽然频繁,但每次到来都充满了美好。

《临江仙·春尽日作,和小山》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词,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自然的美丽,还蕴含着对生命、时间和美的深沉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