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阑干和杜安世

芜园是处追前景。粉蕊紫苞蘦落尽。林梢几点暮鸦归,斜阳下、独穿幽径。
别离经岁无音信。也自知、欢会难定。恁时立凭曲阑干,除非寻、燕子厮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阑干和杜安世,是一首近现代的诗词作品。该词由汪东创作,表达了作者对于别离之情的深刻体会。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与意义:

  1. 词作背景
  • 作者生平:汪东(1890-1963),初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寄生、梦秋。他早年在上海震旦大学就读,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并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为《民报》主编。
  • 创作时期: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断是在其流亡海外期间,反映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1. 词作赏析
  • 意境描绘:词中“芜园是处追前景。粉蕊紫苞蘦落尽”描绘了一幅凋零的景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情感表达:通过“珠帘怕卷春残景。小雨牡丹零欲尽”等句子,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奈和哀叹。
  • 象征意义:词中的“玉阑干”不仅是实物,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等待。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汪东的词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 结构布局:此词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遵循一定的音律和节奏,体现了词人在艺术上的追求和造诣。
  1. 文化影响
  • 历史地位:作为近现代诗词的代表,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传诵。
  • 社会评价:汪东的词作在当时受到了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民国时期诗词创作的佳作。
  1. 现实意义
  • 情感共鸣:这首诗词能够触动现代人的情感,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和反思的机会。
  • 精神启迪:通过对这首诗词的解读,可以领悟到坚持和希望的重要性,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放弃追求。

在深入探讨玉阑干和杜安世的同时,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魅力:

  • 情感深度: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内涵。
  • 艺术手法:学习汪东在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的学识,可以增进对词作艺术技巧的认识。
  • 文化背景:研究近现代诗词的发展脉络,可以帮助理解《玉阑干·和杜安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玉阑干和杜安世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它也是一扇窗,让我们窥见一个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诗意生活的美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