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寄远

两地同凄望。碧沈沈、夜天如水,泪丝风扬。沧海飘零同命鸟,三匝南枝谁向。剩促柱、危弦孤唱。梦里风沙迷马迹,料平生、未识金微状。缚裤褶,会相访。
羁魂𢬵逐飙轮荡。尽看取聚蚊幻阵,挂蛇疑象。零落沾衣琼宇晓,北落南河辉朗。报凤翥、鸾翔催上。第一春风眉黛影,甚新来、蹙损天人相。荷镜暗,柳丝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寄远》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词作,由清代诗人沈曾植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下面将简要介绍该文学作品的内容:

  1. 作者简介:沈曾植(1819-1892),字子培,号寐香,晚号倦翁,浙江嘉兴人。他是近代著名的诗人,与陈三立、郑孝胥、梁鼎芬并称为“同光四杰”,对清末及民国时期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作品背景:这首《金缕曲·寄远》创作于清光绪年间,当时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沈曾植通过此词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3. 文学价值:《金缕曲·寄远》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著称。词中通过对燕子的描写,隐喻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展望。此外,词作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的重视及其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感。
  4. 艺术分析:上片通过描绘燕子归来的场景,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切牵挂。下片则通过燕子飞翔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壮和无奈。整体而言,《金缕曲·寄远》以简洁而含蓄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精神风貌。

《金缕曲·寄远》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和家国情怀的词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揭示了个体的情感经历,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