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阔灵山乍两年,重来仍是绤衣天。
抽身皂荚黄尘外,到眼琪花碧草前。
终古涛声常作雨,经春苔印又如钱。
使君不识忙闲事,偷伴孤云一夕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契阔灵山乍两年,重来仍是绤衣天。
抽身皂荚黄尘外,到眼琪花碧草前。
终古涛声常作雨,经春苔印又如钱。
使君不识忙闲事,偷伴孤云一夕眠。
《再过燕子洞》是清代诗人汪如洋创作的古诗。
汪如洋,字润民,号云壑,生于1755年,卒于1794年,浙江秀水人。他是一位进士及第的文人,曾担任多个官职,包括修撰和云南学政等。《再过燕子洞》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重游燕子洞时所见所闻所感。
诗的全文如下:
契阔灵山乍两年,重来仍是绤衣天。
抽身皂荚黄尘外,到眼琪花碧草前。
终古涛声常作雨,经春苔印又如钱。
使君不识忙闲事,偷伴孤云一夕眠。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怀念。诗中“契阔灵山乍两年”表明诗人与故乡相隔已久;“重来仍是绤衣天”则表达了无论时间如何流转,家乡的气候和环境总是不变。“抽身皂荚黄尘外”描绘了诗人脱离尘世纷扰的心境,而“到眼琪花碧草前”则展现了诗人眼前的美景。最后两句“使君不识忙闲事,偷伴孤云一夕眠”更是点明了诗人超脱俗世,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心态。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