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寄家兄怀鸣

自惜春如水,无人慰索居。
莺花将尽日,兄弟几行书。
方朔饥犹耐,维摩病未除。
钟声长乐起,乡梦尚蘧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寄家兄怀鸣》是清朝诗人周长发的一首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兄长的深切思念和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和背景:

  1. 诗歌原文
    自惜春如水,无人慰索居。
    莺花将尽日,兄弟几行书。
    方朔饥犹耐,维摩病未除。
    钟声长乐起,乡梦尚蘧蘧。

  2. 诗歌赏析:《春日寄家兄怀鸣》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家的思念之情。首句“自惜春如水”,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春水如同流动的液体一般温柔而美好;然而,这种美好并没有给诗人带来慰藉,相反,他感到孤独无助,无人可以安慰自己。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情感:“莺花将尽日,兄弟几行书。”春天虽然美好,但生命的短暂让人感到无奈,诗人只能通过书信与远方的兄弟保持联系,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哀愁。此外,诗人还提到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尽管生活简朴,但依然能够忍受饥饿和疾病。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故乡的思念:“钟声长乐起,乡梦尚蘧蘧。”在听到寺庙里钟声悠扬时,诗人不禁想起家乡的夜晚,那种宁静和温馨让他难以入睡,只能在梦中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3. 作者简介:周长发(1696—?),字兰坡,号石帆,浙江山阴人。雍正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教谕。他的诗作多反映了清初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春日寄家兄怀鸣》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能。

周长发的《春日寄家兄怀鸣》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清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