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 圣因寺僧馈食

斋厨食品,乍分来莲座。小舫清芬浪花破。叹留宾、事往解菜心孤,浑不管,几日芳卮尘锁。
宣南人好在,绥款玫砧,隽味频烦玉纤和。一箸冷吴羹、雀疃鲈亭,但闷里、秋光虚过。问书信、麻姑近谁传,料脯擘、仙麟未应忘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圣因寺僧馈食》是周之琦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洞仙歌·圣因寺僧馈食》的作者是周之琦,字雅圭,号退庵,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其创作涉及多种文体,如诗、词、文等。
  2. 作品原文:斋厨食品,乍分来莲座。小舫清芬浪花破。叹留宾、事往解菜心孤,浑不管,几日芳卮尘锁。宣南人好在,绥款玫砧,隽味频烦玉纤和。一箸冷吴羹、雀疃鲈亭,但闷里、秋光虚过。问书信、麻姑近谁传,料脯擘、仙麟未应忘我…
  3. 作品鉴赏:该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与朋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美食带给人的愉悦。词中的“小舫清芬”和“浪花破”等意象,传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赞美。
  4. 文化意蕴:从文化角度来看,该词不仅仅是对食物的描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的体现。它反映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
  5. 后世影响:此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研究清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之一。

《洞仙歌·圣因寺僧馈食》不仅展现了周之琦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情怀。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探索清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