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仲虬西山记游图

吴趋山水古无匹,一角西南更幽绝。
灵岩深秀邓尉奇,环燕由来孰优劣。
名山本待名人游,江夏才子今其俦。
尘区闭置不得意,约客试探千岩幽。
青山鸣禽劝客醉,吴王池馆春常在。
响屐廊边细草香,玩花池畔清波汇。
一望红亭白塔间,孤高佛日还追攀。
忽惊具区出足底,琉璃冷浸双烟鬟。
相将更泛清溪棹,何处幽香来绝妙。
吾家山畔桐井东,积雪千条留玉照。
年年梅花春早开,今年二月犹含荄。
凝冰敛雾一万树,忍寒为待诗人来。
诗人自古多好事,似此清游难恝置。
已将踪迹付丹青,更录千诗作游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黄仲虬西山记游图》是清代诗人周之瑛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著称,而且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对名山大川的崇敬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吴趋山水古无匹,一角西南更幽绝。灵岩深秀邓尉奇,环燕由来孰优劣。名山本待名人游,江夏才子今其俦。
  • 翻译:吴地的山水自古无与伦比,尤其是一角西南更为幽静。灵岩山幽深秀丽,与邓尉山相比各有千秋。名山本应等待着文人雅士的到来,而今有才华横溢的江夏才子与之相配。
  1.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题黄仲虬西山记游图》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层次分明,意象丰富。如“一角西南更幽绝”中的“一角”和“幽绝”两个词语的使用,既突出了西山的独特之处,又营造出了一种空灵、神秘的氛围。
  • 文化内涵:作为清代的作品,这首诗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向和文化背景。诗中的“名山”、“名人”等字眼,不仅指代了具体的山川景色,也隐含着文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期: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具体作者是周之瑛。
  • 历史文化背景:《题黄仲虬西山记游图》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思潮息息相关。诗中所体现的自然美和隐逸情怀与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相吻合。

《题黄仲虬西山记游图》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了解到清代的诗歌艺术,还能进一步理解古人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