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瑛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蛸虫织月帘荡影,庭露无声桂花冷。 - 关键词:蛸虫、织月帘、庭露、桂花 - 蛸虫,蜘蛛的俗称,这里指蜘蛛在织网,象征夜晚的寂静和神秘。 - 织月帘,形容月亮挂在窗帘上,增添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 庭露,庭院中的露水,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 - 桂花冷,形容桂花在秋夜中散发出的清冷香气,与前面的凉意相得益彰。 - 译文:夜幕降临,蜘蛛在织着月光般的窗帘
【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采莲女生活的小令,全词以“生小横塘住,烟波一棹轻”开篇,勾勒出一位采莲女的生活画面。接着“年年采莲惯,莲种尽知名”,描写了这位采莲女熟悉水性、擅长划桨的本领和娴熟的采莲技巧,也写出了江南一带盛产莲藕的事实。“镜影净湖光,人面花枝映”写采莲女采莲时水面上倒映着女子的身影,以及她们与荷花相互衬托的美景。“红衣薄似侬,不耐秋风冷”则写出了这位采莲女穿着红色衣裳的美丽动人
题:读书秋树根图 微霜下木末,丹黄变庭绿。 翻风飒高寒,清籁散岩壑。 中有幽居人,旷焉绝尘俗。 把卷坐林根,忘形静耽读。 兀兀千古心,烂烂双电目。 道妙一以探,神理早涵蓄。 茂先三十车,金楼八万轴。 秘之生蠹鱼,曷若贮诸腹。 用舍得自然,纵横洵是乐。 先生黄门裔,书仓有旧筑。 车箭与南金,世誉仍相属。 稽古继前荣,好学真为福。 注释: - 微霜:轻微的霜降天气。 - 下木末
【注】 客中秋感:作者在中秋时节,客居他乡,触景生情,写下这首七律。无端作客:无缘无故地成为客人,滞留异乡。淹留:滞留。万斛愁:万斛的忧愁。指心中充满愁闷。三度月:三个中秋月,指三次中秋节。砧声凉送一城秋:砧声凄凉地送走整个城市的秋天。粮空宜学餐霞去:粮食吃光了,应当像仙人学着飞升到天上去。食霞:传说中神仙吃的彩云和仙果。《列子·汤问》:“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不高,钻錍其光;龙蛇不隐
诗句释义: 吴趋山水古无匹,一角西南更幽绝。 灵岩深秀邓尉奇,环燕由来孰优劣。 名山本待名人游,江夏才子今其俦。 尘区闭置不得意,约客试探千岩幽。 青山鸣禽劝客醉,吴王池馆春常在。 响屐廊边细草香,玩花池畔清波汇。 一望红亭白塔间,孤高佛日还追攀。 忽惊具区出足底,琉璃冷浸双烟鬟。 相将更泛清溪棹,何处幽香来绝妙。 吾家山畔桐井东,积雪千条留玉照。 年年梅花春早开,今年二月犹含荄。
【赏析】 梅花和尚墓,又名梅花庵。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门外钟山南麓。据传为晋代高僧支遁之墓。唐大中二年(848)重建。宋淳熙十六年(1189),改作“梅花书院”,后屡废屡建,至明代渐废而荒。明弘治十四年(1501),御史杨继盛题诗:“梅僧何许人,有名在青史。”(《南京游览志》卷二)。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僧性朴重修。乾隆四十六年(1781),僧人智全重修。乾隆四十八年(1783)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夏日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看到的是“栏干叠影回纹细”,这句话描绘了夏日阳光下,栏杆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就像一幅精细的花纹。接着,“日炙渠荷红玉腻”,这句描述了烈日下荷花的颜色,红如宝石,娇艳欲滴。 我们看到的是“蝉鸣树杪咽清风”,这句话描绘了夏天的夜晚,树上的蝉鸣声与清风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再然后,我们看到的是“鱼跃波心唼花气”
诗句解读与翻译: 1. 萧萧木叶逐西风 - “萧萧”形容树叶的沙沙声,通常用来描绘秋风中落叶的声音。 - “木叶”指的是树叶,这里特指秋天的树叶。 - “逐西风”表明这些树叶正随着西风飘散。 - 这一句表达了秋天来临时,树叶随风飘落的景象。 2. 愁听蛩吟暮雨中 - “蛩吟”是蟋蟀的鸣叫,常在夜晚发出声音。 - “暮雨”指的是傍晚的雨,给人以凄凉之感。 -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逐句解读: 第1句 - 关键词: "微风细雨" - 释义: 这句描述了春天到来时的自然景象——温和的微风吹着,细腻的小雨滋润着大地。 -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开始,为全诗定下了温馨、宁静的氛围。 第2句 - 关键词: "红杏" - 释义: 这里的“红杏枝头渐放娇”描绘了杏花盛开的情景,红艳而娇嫩的杏花在春风中摇曳生姿。 - 赏析:
注释: 秋日漫兴 越罗轻袷未装绵,坐傍蕉窗欲雨天。 越罗是古代一种轻薄的丝织品,这里用来形容衣服质地轻盈、柔软。 药裹有灵何碍病,华胥无梦不求仙。 药裹指药囊,有灵气的东西可以治愈疾病;华胥即华胥国,传说中没有做梦的国家,比喻无忧无虑的生活。 每因易感秋多瘦,苦为耽吟夜损眠。 秋天容易让人感到消瘦,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往往在这个时候会感叹岁月流逝、时光易逝,从而引发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