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拈花寺二憨上人

野性吾侪近,秋光此地宜。
渊明新入社,文畅旧能诗。
踏藓浇荒圃,裁花护短篱。
凉风北窗下,闲意几人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拈花寺二憨上人》是清代诗人邵齐焘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下面是对这首诗更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邵齐焘:字荀慈,号叔宀,昭文人。他曾任乾隆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等职。其作品风格以清新脱俗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
  1. 诗歌原文
    野性吾侪近,秋光此地宜。渊明新入社,文畅旧能诗。
    踏藓浇荒圃,裁花护短篱。凉风北窗下,闲意几人知。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邵齐焘通过“野性吾侪近”开篇,表达了与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宁静。而“秋光此地宜”则描绘了一个适合秋天景色的地方,让人联想到收获的季节,感受到了一种时光流转的美好。
  • 人物形象:通过“渊明新入社”和“文畅旧能诗”,邵齐焘塑造了一位既熟悉自然又富有文学修养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及对知识的追求。
  • 生活情趣:“踏藓浇荒圃,裁花护短篱”两句,生动地展示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逸致,无论是在打理花草还是在静观自然,都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诗意。
  • 哲理思考:“凉风北窗下,闲意几人知?”最后两句,邵齐焘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深深的思索中,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即真正的闲适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
  1. 艺术特点
  • 语言简练:整首诗用词精炼,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直达人心,使得读者能够在简洁的语言中感受到深刻的意境。
  • 意象鲜明:诗歌中的“野性”、“秋光”、“渊明”、“凉风”等意象,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象征意义,让读者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中找到共鸣。
  • 情感真挚:邵齐焘在这首诗中流露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无论是对自然的热爱还是对生活的感悟,都显得非常真实。
  • 结构严谨:诗歌的结构层次分明,从自然景观的描述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再到哲理的思考,层层递进,使得整首诗既有外在的美景,也有内在的情感深度。

《赠拈花寺二憨上人》不仅展现了邵齐焘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眼光,也传递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作为清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值得每一位爱好文学和自然之美的人细细品味和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