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吾侪近,秋光此地宜。
渊明新入社,文畅旧能诗。
踏藓浇荒圃,裁花护短篱。
凉风北窗下,闲意几人知。
【注释】:
- 野性吾侪近:我辈的野性与佛家相接近。吾侪,我们。
- 秋光此地宜:这里的秋天景色很美好。宜,适宜,适合。
- 渊明新入社:陶潜(字渊明)最近加入了这个社团。
- 文畅旧能诗:以前擅长诗歌。
- 踏藓浇荒圃:踩着青苔浇水在荒芜的园地里。
- 裁花护短篱:剪下花朵来保护短墙。
- 凉风北窗下:凉爽的风吹过北面的窗户下。
- 闲意几人知:这悠闲的意境,又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呢?(闲意,悠闲的意境;知,了解。)
【赏析】:
《赠拈花寺二憨上人》是宋代诗人释道潜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平实自然,不事雕琢,但情韵悠长,韵味十足。
首联两句写自己与友人相聚于僧舍、饮酒赋诗之乐。“野性”二字,自谦而不失自信,写出了作者对佛教的认同和亲近之情。“秋光”两句则是对僧人的赞美。这里以陶潜喻僧人,暗含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
颔联两句是对僧人的赞美。“文畅”是说僧人善于作诗,“旧能诗”则说明其作诗已有一定的造诣。这一联既是对僧人的赞誉,也是对其才艺的肯定,更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的认同和敬仰之情。
颈联两句则是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踏藓”、“浇荒圃”都是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写,而“裁花”则进一步突出了其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凉风”一句则将这种情趣带入到了更为开阔的空间——北窗之下,使画面更为广阔。
尾联两句则是对僧人内心世界的刻画。“闲意几人知”既表达了对僧人内心世界的好奇,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内心的羡慕之情。这种内心的体验是难以为外人所知晓的,只有诗人自己才能深刻地感受到。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情趣的描述,展现了其内心的世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认同和敬仰。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