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过妆楼新秋

酷暑初收。林园静、乱蝉远树清幽。岁华欲晚,梧桐又坠新秋。曲沼芙蓉半落,绣帏低卷下妆楼。引诗情,夕阳树杪,雁阵云头。
新词几番谱就,倚朱栏眺望,月影如钩。素纨慵举,侵衣凉气轻柔。纱窗篆烟半烬,爱素盎、芳兰气味投。知何处,起一声长笛,清韵悠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在这首词中,吴文英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致和情感,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去姬(可能指一位女子)的深情怀念。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作于南宋时期,作者吴文英以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抒发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去姬的深深思念。此词不仅展现了吴文英高超的词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个体的情感体验。
  2. 艺术特色:该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显著的特色。首先,它采用了典型的宋词婉约派风格,语言华美而内含深意。其次,词中融入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描写,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最后,通过对秋天景象的具体描绘,如“乱蝉远树”和“梧桐又坠新秋”,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悲凉和对去姬的无限眷恋。
  3. 主题思想:从词的内容来看,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去姬的深切怀念。通过描述秋天的自然景象以及夜晚的场景,词人借助这些元素来寄托自己对去姬的思念之情。这种抒情方式既体现了宋词婉约派的特点,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4. 文化影响:《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作为一首经典的宋词,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优美的词句、深刻的情感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研究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这首词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5. 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这首词依然被广泛引用和传唱。无论是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还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都显示了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不仅是一首表达深沉思念的佳作,也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和学习这首词,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