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堂前,又惊见、旧日龟年幡绰。天上歌彻霓裳,宫腰正纤弱。曾听了、春雷殿角,更亲把、定场弦索。法曲凄凉,家山舞破,休问辽鹤。
奈新调、都失传头,借商女、庭花自斟酌。弹到龙香拨冷,几江南花落。嗟玉貌、伤时杜老,剩苦饥、白首臣朔。岂为丝竹中年,动余哀乐。
琵琶仙为唐采芝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琵琶仙·为唐采芝赋》是近代诗人周岸登创作的一首词。
周岸登,字道援,号癸叔、二窗词客,四川威远人。他曾历任广西阳朔、苍梧知县及全州知州等职,辛亥革命后任四川会理、莲溪等县知事,并赴赣任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及庐陵道尹。在民国期间,他历任安徽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教授,有《蜀雅》、《梦碧簃曲稿》、《戏剧新花子拾金》等著作。这首词创作于光绪年间,当时正值唐采芝工琵琶且技艺超群的时代。
《琵琶仙·为唐采芝赋》以唐采芝的名字命名,不仅因其精通琵琶艺术,也因她在当时的音乐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周岸登在词中回忆了与唐采芝的相遇,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音乐和舞蹈的美好时光。词中提到“崔九堂前,又惊见、旧日龟年幡绰”,这里的“龟年”可能是对唐代著名音乐家李龟年的尊称,而“幡绰”则形容音乐表演时的风采。此外,词中还表达了对音乐艺术深深的情感寄托和怀念之情:
通过“天上歌彻霓裳,宫腰正纤弱”展现了音乐之美如同天上的霓裳羽衣舞一般,轻盈而优雅。接着,“曾听了、春雷殿角,更亲把、定场弦索”则是对曾经耳濡目染的古典音乐的深情追忆。最后,“嗟玉貌、伤时杜老,剩苦饥、白首臣朔”透露出一种悲凉之感,反映了词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力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琵琶仙·为唐采芝赋》不仅是一首表达音乐艺术美的诗词,更是一段关于过去与记忆的历史记载。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音乐风貌,感受那个时代的情感波动,从而更加珍视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这首词也为研究清末民初的音乐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