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晤童北砚因怀二树

过客停桡访故知,欣然把手慰调饥。
红桥一水沿城郭,白发三年怅别离。
梦草定应怀旧句,画梅毕竟爱连枝。
闻君近作西堂约,花萼春风会有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扬州晤童北砚因怀二树》是清代诗人宗圣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多个方面,包括其背景、文学价值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诗人宗圣垣:宗圣垣,字芥帆,是清代浙江会稽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与袁枚、蒋士铨等文人雅士有深厚的友谊。他的文学成就不仅限于诗作,还有文集《九曲山房诗文集》。
  • 生平经历:宗圣垣在乾隆三十九年考中举人,之后历任雷州知府等职。他在官场上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止。
  1. 诗歌原文
  • 过客停桡访故知,欣然把手慰调饥。
  • 红桥一水沿城郭,白发三年怅别离。
  • 梦草定应怀旧句,画梅毕竟爱连枝。
  • 闻君近作西堂约,花萼春风会有期。
  1. 诗歌赏析
  • 意象丰富:此诗通过描绘“红桥”、“水”等自然景观以及“故知”、“梦草”等人文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 情感深沉:通过对岁月流转、友情淡薄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 语言精炼:整首诗用词精准、意境高远,体现了宗圣垣卓越的文学造诣。
  1. 历史背景
  • 时间与地点: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政治环境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 文化交流:诗人与袁枚、蒋士铨等人的密切交往,不仅促进了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也为当时的文学交流提供了平台。
  1. 艺术特色
  • 结构严谨:七言律诗的格律规范,使得诗歌的音节、平仄、押韵等方面都经过精心编排,读来朗朗上口。
  • 寓意深刻:诗歌中的每个意象都承载了深刻的哲理或情感,读者在品味之余能够引发深思。
  1. 文学影响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认为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它不仅是宗圣垣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清代诗歌发展的一个缩影。

通过对《扬州晤童北砚因怀二树》的分析,可以看到,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情、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展示了其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首诗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