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俄洛至卧龙石

朝发东俄洛,山坳布群髳。
迢迢大雪山,万顶覆银瓯。
皎然无黑子,寒光射酸眸。
绝顶矗鄂博,哈达纷垂旒。
乃有高日僧,踏雪迎道周。
敦多伽木嗟,红帽萨迦流。
幨帷献酥茶,聊以金帛酬。
西南循鸟道,玉沙画而修。
前驱乌帽没,乃知下危沟。
苍松密排拶,万幢悬碧油。
峭壁五色灿,连冈四面幽。
宿宿卧龙石,夜半魂夷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俄洛至卧龙石》是和瑛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和瑛,清朝蒙古镶黄旗人,字太庵,原名和宁,避讳改。他于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及第,曾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如四川按察使、川、皖、陕各省布政使,军机大臣等。在担任西藏办事大臣八年期间,他博采地形、民族、物产等进行著述,并取得了一定的惠政成就。嘉庆七年,因罪戍乌鲁木齐,后因蓝翎侍卫任叶尔羌邦办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等职务而闻名。和瑛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盛名,其作品《东俄洛至卧龙石》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2. 原文赏析:诗的开篇“朝发东俄洛”,生动描绘了诗人清晨启程的情景,东俄洛,这个地名在历史上或许并不广为人知,但从中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出行的艰辛与不易。接着“山坳布群髳”,形容山势起伏,树木丛生,为下文的描写做铺垫。接下来的“迢迢大雪山”与“万顶覆银瓯”,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雪山的雄伟壮观,银白的雪冠仿佛覆盖了整个山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皎然无黑子,寒光射酸眸”则进一步强调了雪山的洁白和刺眼的光芒所带来的视觉感受。绝顶之上的景象“绝顶矗鄂博”“哈达纷垂旒”,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圣而又庄严的氛围。

  3. 背景介绍:关于这首诗的背景,目前并没有直接的信息表明它是何时何地所作。但是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它似乎描绘了一次前往某地的旅途经历。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既真实又带有些许神秘色彩的画面。这或许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他对旅行中所经历的景色的深刻印象。

《东俄洛至卧龙石》不仅展示了和瑛作为一位历史人物的政治生涯和军事经历,更通过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风光画面。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和瑛的文学才华,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