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渡至西俄洛

朝渡雅隆江,浮梁乃舟造。
山谷为我庐,又入西南奥。
深林蔽天日,人迹真罕到。
凛冽刺毛骨,猬缩马牛踔。
小憩麻盖中,有如出冰窖。
谁知镜海上,雪比琉璃曜。
日华炫素彩,护眼青丝罩。
卅里波浪工,白霓愁远峤。
所欣阴曀合,绝顶快览眺。
四围山卧平,万叠云垂倒。
仆从忙戒严,此间多劫盗。
潜居黑帐房,长年无井灶。
弓箭各在腰,刀剑时悬鞘。
斯言咄可怪,我乃粲一笑。
饥户守荒山,荒山多虎豹。
呼取来坝来,为我作向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渡至西俄洛》为清代诗人李苞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部文学作品及其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与背景
  • 作者李苞:李苞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
  • 作品创作背景:《自麻盖中过雪山至西俄洛》的创作背景是在一次艰难的旅行过程中,描述了从雅隆江出发,经过一系列艰辛的旅程后到达西俄洛的经历。这样的经历让作者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丰富的创作素材。
  1. 诗歌内容
  • 自然景观描述:在诗中,诗人详细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环境,如“朝渡雅隆江,浮梁乃舟造”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美丽。
  • 内心感受表达:通过“寒气逼肌毛”“猬缩马牛踔”等词句,传达出诗人在恶劣环境中感受到的恐惧与孤独。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中渡至西俄洛》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记录了清朝时期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对于研究那个时期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艺术成就:该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体现在其独特的意象、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上。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1. 文学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中渡至西俄洛》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了无数诗人去探索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深的思考深度。
  • 在文学史的地位:《中渡至西俄洛》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力贯穿于整个清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中。
  1. 现代价值
  • 启示与教育意义:《中渡至西俄洛》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对现代人仍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尤其是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
  • 文化传承的作用:通过这首诗的传播与解读,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增强国民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与自豪感。

《中渡至西俄洛》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文献。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诗人李苞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而且对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文化特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